您好!欢迎进入best28365。

今天是

农业灌溉 政策清晰还需要解释明白

时间:2017-05-04 来源:大众日报
  

又是一年小麦抽穗的时节。

  刚刚结束的春季农业灌溉中,有齐河县焦庙镇双庙屯村村民向本报编辑部反映:“农业灌溉一度电1元甚至1元多,没有执行国家电价标准,加重了农民负担。”

  农业灌溉是重要的民生议题,群众不满意的原因在哪儿?

  村民——灌溉电价负担越来越重 

  地处鲁北平原的齐河县焦庙镇双庙屯村,有着农业部高产创建的示范方“万亩方”,也有着多年建设的小农水工程设施。具了解,双庙屯村有530多口人,有近2000亩地,31眼灌溉机井。灌溉自然是村民眼中的大事。双庙屯村村民房加东说,“我们村跟邻村的灌溉用电,都是1元甚至1元多一度电。但是,电表跑得相当快。” 

  他表示,“6年前,有东、西两眼新机井,用同样的电机浇地,东边的井浇一亩地要6.5元,西边的井浇则要13元,后来有人调了电表,浇一亩地统一需要十三四元。现在,浇一亩地需要20多元钱了,电表怎么越跑越快?”此外,房加东认为,村里原来的变压器、电表、电缆等更换,也都是村民进行集资,村民的灌溉负担越来越重。电价负担重,部分村民深有感触。今年40多岁的村民郭健(化名)表示,“我们村灌溉是1元钱一度电,但为什么有的村是0.5元多一度电,为什么没有执行统一的电价标准?” 

  当然,也有村民认为电价合理。“用村里的电是一度电1元,接私人的电是一度电1.2元。”村民焦梅(化名)表示,自己家在村西头有13亩土地,是全村仅有的只能接私人电线的地方,浇地用了144度电,花了170多元,比从前用柴油机浇地便宜多了。

  对于两种不同的看法,一位70多岁的村民认为这是机井出水问题引起的。“机井出水量有大、有小,土地有黑土、白土,导致浇地时间、用电量都有较大差别。”郭健说,这些机井大都有八九十米深。“新打出来的井,四五年后出水就不大行了,出现水位下降、退水等现象。在一些老井,300米长的地快浇到地头时,可能就不大上水了。” 

  供电所——设施产权不同电价不一样 

  “我们村现有31眼机井,但还需要再打2眼井,需要增加变压器等设备。”双庙屯村党支部书记郭延勇说,这些机井及灌溉设备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。

  在焦庙供电所工作了26年的吴峰表示,“现在农业灌溉用电存在两种管理方式,一是供电设施所有权归供电企业的,即抄表、服务、收费、单据‘四到户’管理的,会执行国家明文规定的电价,即不满1千伏的一度电0.56元;二是村委会或个人拥有变压器及供电设施产权的,变压器损耗、电线损耗等由客户承担,电价相对来说就会高一些。”

  “国家为农民投资安装了灌溉设备,但后期管理交给了当地政府或村委会,产权自然归他们,损耗也会由他们承担。”吴峰说,变压器型号、大小不同,线路远近不同,电损也会不同。“客户用电量越大,分摊就会越小。”吴峰表示,目前焦庙镇尚有90多台产权归地方政府或村委会的变压器。“变压器本身的铁损、铜损,还有线路损耗,一度电基本上能多加0.2元,所以电价在0.7元左右基本正常。” 

  郭延勇表示,都是按照1元钱一度电收费,这里面有0.6元-0.7元是电价,还有灌溉设备的管理费、维修费,还有相关人员的出工费。“一个变压器一个月会有100元左右的电损,平常都会报停,灌溉季来了才报开,节省损耗。”如何减轻农民负担?吴峰表示,从供电企业来说,最好的办法就是供电设施产权划转,实现收费到井或安装机井磁卡表实现收费到户,减少损耗支出。“目前,村民生活用电已经基本实现收费到户。” 

  水务局——高效节水灌溉降低水费 

  作为浇地农民,关心的是浇了多少地、掏了多少钱,也就是电价、水费。那么,当地村民灌溉价格是高是低呢?

  据齐河县水务局农水股负责人王荣勇介绍,自2010年开始,齐河县启动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工程建设,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7个年度工程,建成泵站管道输水灌溉、机井管道输水灌溉、末级渠道衬砌等各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,受益面积25.96万亩。

  他说,“小农水工程项目所在乡镇都成立了用水协会,每个项目村都设立一个村级分会,每台变压器配备几名村民,管理约10眼机井,每年每人由分会发给一定的管理或承包费用。村民利用小农水工程浇地,灌溉费按一度电1元钱价格收取。其中,0.7元左右作为电费、电损费上缴电力部门,剩余资金用于承包人的管理费和分会的维修基金,用电价格村民都能够接受。”从去年开始,在焦庙镇石门张、辛庄等7个村,齐河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“试点”,水价也是将人工费、维修养护费、喷灌机轧地补偿费等纳入成本,项目区第一年执行水价为每立方米0.88元。 

  对于这样的价格,王荣勇认为,试点项目区喷灌水费平均25元/亩·次,以年灌溉6次计,每亩灌溉水费150元,较之前的210元/亩·年,直接成本降低了近30%;年省工1.2万个,转移农村劳动力860人。经测算,项目区年新增综合效益达到197万元,能够实现“省力、省工、省钱、省心”的良好效果。